杜绝作弊,携着阳光去高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6-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CFP供图 每一位考生都希望高考能够公平公正地检验自己。本报记者 高海涛 摄

  【编者的话】

  从有考试那天起,考试作弊就如影随形般出现了。在我国封建时代,尽管对科场徇私作弊的惩处十分严厉,但是科场作弊事件仍然一起接一起。国外照样如此,如2004年美国以“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为由,逮捕了58名在托福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他们被指控为阴谋欺诈,可面临最高5年监禁和25万美元罚款的处罚。有人说,考试作弊不可能根除,除非取消了考试。也有人说,只要加强制度和机制防范,就能将考试作弊减到最低限度。高考又至,这一问题再度引起公众的关注。

  培养诚信要从平时开始

  ■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 程立海

  任何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考试诚信的培养也同样如此。因此,在日常的学校考试和班级考试中,哪怕是一次很小的测验,甚至是语文课前几分钟的字词听写、古诗文默写,或是英语课的单词检测,都要强调诚信原则,培养学生慎重对待每次考试。学校还可以尝试无人监考,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自制力和诚实态度,进而为高考这样严肃、重大的考试作好准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考风考纪。笔者作为语文教师,在每天都要进行的字、词、古诗文听写中,都严格要求学生诚实作答,努力做到无论在期中、期末还是升学考试中,都杜绝作弊行为的出现。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地消除了作弊的念头。

  改变考试政绩观

  ■山东省诸城市第四中学 王金玉

  公平公正的高考环境的营造,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首先应该消除部分地方部门对高考作弊行为漠视的现象。每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各个地区、各个学校比上线率、重点率、名牌率,学校根据高考成绩对教师奖优罚劣,这种比较被媒体宣传放大之后,成了衡量教育行政部门政绩、学校办学水平及教师业务能力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标。有句话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异化的高考评价造成的压力过大,导致某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老师降低了对考生的监考力度。山东省教育厅自2008年起,禁止公布考生高考成绩,禁止以高考成绩对教师排名,并对违规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进行了严肃处理,解决了地方部门对高考作弊行为漠视的问题。

  其次,实施高考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今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指出,普通高考的监考员不得由高三任课教师或班主任担任,此项规定就避免了监考老师与考生共同作弊行为的发生。除了对考生加强教育外,应该建立考生诚信档案并跟随考生终生,与考生的信用等级挂钩,使考生不敢作弊。

  完善考试诚信档案

  ■江苏省宿迁中学 高鹏 葛志同

  考试诚信档案的内容要客观、开放。考试诚信档案是考生诚信状况的客观记录,是一种写实式记录。入选档案的内容是与考生的信用表现相关联的资料,与考生个人档案的其他材料如学习成绩、思想政治表现不能相互取代。诚信档案既可以包括考生个人的基本信息、考生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高考规范细则》等自愿且郑重签写的诚信承诺书,更应该包括考试违纪、违规行为的详细记录。相关部门对档案内容要进行认真核实,尽最大可能收录能够表现学生考试诚信行为的所有原始证明材料。

  考试诚信档案要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参与性,要求学生拿到诚信档案时能够郑重签字,整个档案的建立过程要便于学生参与,让他们充分意识到,为自己建立考试诚信档案不是负担,而是体现自己信誉度的机会,是自己立足、取信于社会的一份财富。

  建立考试诚信档案信息发布制度。考试诚信档案如果不向社会公开则起不到教育和监督的作用。详细记录有关考试诚信的正面行为和负面行为,高考过后要对考生的信用指数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制订相应的监督奖惩机制,将道德教育和考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让诚信突出者受到鼓励和奖励,不讲诚信者受到处罚。

  有关部门要落实责任,做好组织管理工作,要明确责任,统筹规划,协调配合,充分认识到建设考试诚信档案的重要性,在广大学生中持久地开展以诚信考试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技术防范措施

  ■湖南省汨罗市四中 吴霞

  要充分运用高科技防范高考作弊,提高反作弊的技术水平,有效防止考场内外勾结作弊。从历年高考作弊的情况来看,作弊者花样翻新,特别是有组织地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作弊,使监考难度越来越大。这种作弊有两个要素,一是有信息发射源,二是考生有接收装置。因此,只要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挥不了作用,那么,无论作弊的技术手段多高明都无济于事。从操作难度上来讲,不让考生的接收装置发挥作用更容易一些。从监考的角度来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防止考生将接收装置带入考场。其中最简易的办法就是像机场安检一样,考生必须接受金属或其他可疑品探测,确认未带违规物品后方可入场参考。而且要在高考前一周内将这一情况向考生和社会进行广泛宣传。这样,可能杜绝大部分的信息发射源或接收装置,又可以给企图作弊者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对于利用高科技手段组织集体作弊,考点的防范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防止考生将考题泄漏出去。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防止考生提前离开考场,直到本次考试结束。二是在考点配备无线电干扰系统,同时在监考过程中密切注意考生动向,防止极少数考生利用高新技术装备作弊。

  政策链接

  阳光高考政策规定

  教育部日前发布2009年高考政策及规定,要求各地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良好考试秩序。要求各地继续加强诚信考试宣传教育,完善考生高考诚信电子档案和国家、省两级诚信档案查询系统。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利用现代通讯工具舞弊、雇人代考或替考、传播涉嫌危害考试安全有害信息等行为的联合防范和打击,进一步净化考试环境。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扎实深入推进“阳光工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再接再厉,不断充实和完善国家、省、校三级“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进一步加强招生工作规范管理,做到全程有监督、举报有查处。要认真执行招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办法,对招生违纪违规和失职渎职行为进行问责,切实维护招生制度和招生纪律的严肃性。

  新闻回放

  2008年高考作弊案件

  甘肃天水市冒名替考案。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第一场考试前,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发现一名考生冒名替考,陆续又查出15名冒名替考者,以及一名外省籍考生。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高考移民和外省籍考生替考相互交织的严重高考作弊案件。

  浙江永康市高考无线电作弊案。30余人牵涉其中,其中21人涉嫌在场外发送作弊信息,9名考生涉嫌接收信息,并有3人涉嫌提供“试题答案”。

  河南镇平县高考作弊案。一名在兰州某大学就读的大二学生涉嫌策划此案,参与作弊的是数名高二学生。他们通过电脑网络、手机短信形式传送试卷答案。

  湖南耒阳市高考作弊案。经调查,作案者系耒阳市两名中学生、一名在校大学生和一名无业人员,他们分别给正在参加高考的3名考生发送答案。

  让诚信承诺发挥更大作用

  ■教育考试杂志副主编 罗立祝

  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陆续要求考生必须在高考、自学考试、研究生考试考试前阅读并签字认可《诚信考试承诺书》,承诺遵守考试规则,诚信参加考试。这一考试政策虽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考试作弊仍然不断出现。人们不禁要问:诚信考试承诺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笔者认为,诚信考试承诺能够促使考生遵守考试规则,发挥教育警醒作用,但只有与其他措施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考试作弊问题。

  作弊严重凸显诚信缺失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诚信的传统,孔子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诚”指诚实无欺、真实无妄,是一个人内在的德性,“信”指遵守诺言、言行一致,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信品质由诚信认知、诚信内化与诚信行为构成,即一个人在学习认知诚信的概念、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将诚信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并在实践中表现为诚实守信的行为。诚信不仅是对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经济交易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法律上还是一种强制性规范。诚实守信原则在民法的基本原则中被称为“帝王原则”,是具有强制力的一般条款。当然,诚信又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诚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某种秩序或达成一定的利益平衡,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公平最大化。

  人们的诚信水平受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条件的制约。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信用危机等问题随处可见,考试作弊事件频繁发生正是社会转型时期的诚信缺失在考试领域的必然反映。近年来,每年参加高考、自学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大规模教育考试的全国考生总数已超过2000万人,参加考试的工作人员达200万人,考试规模如此之大,若发生大面积泄题或作弊事件,后果不堪设想。从政策立意和实施结果来看,诚信考试承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考试违规事件,降低大规模考试风险,促进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国家考试呈现高利害性

  国家教育考试之所以被称为高利害的考试,是因为国家教育考试与个人的文凭证书、就业、收入、声望地位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国家教育考试能给个人带来巨大的现实利益回报。例如,高考决定着一个人接受何种层次与何种类型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决定个人能否获得学历文凭,英语四六级考试则关系到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考研资格、就业选择等。社会学研究认为,教育文凭、资格证书作为一种典型的制度化文化资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交换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的职业选择、社会声望、财富收入、关系网络、社会身份等现实利益。虽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考试违规率,但不可能杜绝考试作弊的发生,就如同社会无法杜绝偷窃行为一样。以万众瞩目的高考为例,2007年河南郸城、云南宣威、安徽砀山等地发生多起高考集体作弊案,2008年全国高考违规率万分之二点六,违规人数达2645人。可见,考试作弊之所以禁而不绝,其根本原因是其利益回报巨大。对于那些对诚信缺乏认识的考生而言,诚信考试协议具有教育警醒作用,但对于少数敢于投机的人来说,道德的说教根本抵挡不住利益的驱使。

  建立综合诚信考试制度

  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诚信考试制度?笔者认为应该从法律、制度、教育、技术以及诚信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综合性的诚信考试体系,将考试违规事件的发生降至最低限度。

  首先,加快《考试法》出台,严惩考试违规行为。目前,国家对考试违规行为的处罚过轻,对于有些考试违规行为的处罚无法可依。《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考生违纪与作弊的处罚分别为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考生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这种处罚显得过于宽松。有关调查显示,23.4%的人认为现在针对作弊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大、没有威慑力。“好孩子变坏是因为坏孩子得不到惩罚”,在巨大的作弊诱惑面前,如此低廉的考试违规成本自然促使许多考生铤而走险。

  其次,严格考试管理制度。一些考试违规行为源于考试管理不规范,尽管国家对考试命题入闱、试卷运送、考场设置、试卷评阅、分数统计等制订了一整套严密的考试管理制度,但还是有少数考务人员没有按照有关规章严格执行,导致一些考试泄题、作弊等问题的发生。